【中文名称】 | 竖琴螺 | 【拼音名称】 | |
【别名】 | 杨桃螺 、蜀江螺、琴螺等 | 【拉丁名称】 | Harp conoidalis |
【界】 | 动物界 | 【门】 | 软体动物门 |
【纲】 | 腹足纲 | 【目】 | 新腹足目 |
【科】 | 杨桃螺科 | 【属】 | |
【药用价值】 | 竖琴螺壳:软坚散结,平肝潜阳。主治累疬痰核,淋巴结核,肝阳上亢,头晕目眩,目赤肿痛,高血压。 | ||
【采集与分布】 | 四季采捕,捕后洗净泥沙,置沸水中烫死,去肉留壳,洗净晒干,生用或煅用。分布于中国南海。 |
【中文名称】 | 竖琴螺 | 【拼音名称】 | |
【别名】 | 杨桃螺 、蜀江螺、琴螺等 | 【拉丁名称】 | Harp conoidalis |
【界】 | 动物界 | 【门】 | 软体动物门 |
【纲】 | 腹足纲 | 【目】 | 新腹足目 |
【科】 | 杨桃螺科 | 【属】 | |
【药用价值】 | 竖琴螺壳:软坚散结,平肝潜阳。主治累疬痰核,淋巴结核,肝阳上亢,头晕目眩,目赤肿痛,高血压。 | ||
【采集与分布】 | 四季采捕,捕后洗净泥沙,置沸水中烫死,去肉留壳,洗净晒干,生用或煅用。分布于中国南海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