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文名称】 | 斑嘴鹈鹕 | 【拼音名称】 | |
【别名】 | 【拉丁名称】 | Pelecamus philippensis Gmelin | |
【界】 | 动物界 | 【门】 | 脊索动物门 |
【纲】 | 鸟纲 | 【目】 | 鹈形目 |
【科】 | 鹈鹕科 | 【属】 | 鹈鹕属 |
【药用价值】 | 嘴:涩肠止痢,解毒。主治赤白久痢。舌:解毒。主治疔疮肿痛。脂油:解肿毒,祛风痹,透经络,通耳窍。主治痈疮肿痛,行痹,风湿腰腿痛,耳聋。毛皮:降逆和胃。主治反胃吐食。 | ||
【采集与分布】 | 国家二级保护品种,不可随意捕杀。偶尔得到后,对身体各部位分别进行处理。嘴:取其嘴部大囊袋,用铡刀将其切片,晾干保存,或切碎、烧灰存性、研末入药。 舌:取舌晾干后,磨成粉状备用或烧灰存性研末备用。油脂:取得脂肪后,熬化放冷置于鹈鹕喉囊中保存备用。皮毛:剥离皮毛,晾干后,再烘干或烧灰存性,成粉状储存备用。分布于广西、上海、新疆、福建、广东、浙江、河北、海南、云南、山东、江苏等地。 |